当前位置

首页 > 新法速递

两会特稿 | 执行攻坚: 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1970-01-01

两会特稿 | 执行攻坚: 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王志忠律师:15954113266)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工作,则是这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环。

在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提到:如期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之后,人民法院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2019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041.4万件,执结954.7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7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7.4%、22.4%和10.8%,各项执行指标稳中有进,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的优势更加显现。

2019年,人民法院以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和舍我其谁的气魄,向“执行难”全面宣战,有力破除了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扎实稳健迈进。

力破顽疾

兑现承诺

历史将铭记这一时刻。

2019年3月1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1936.1万件案件得到执结,同比增长105.1%4.4万亿元执行款实际到位,同比增长71.2%;366万人迫于压力自动履行义务;1.3万人被判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话音刚落,人民大会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执行攻坚,一场关乎民心民愿的攻坚战,一场关乎公平正义的保卫战。自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无畏与坚韧,真抓实干、全力攻坚。

改革找准要害,才能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解决“查人找物”难题,最高法院与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 覆盖了16类25项信息,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

为破解财产变现难题,人民法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率、溢价率成倍增长,为当事人节约巨额佣金的同时,有效祛除拍卖环节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空间。

为整治“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 等执行乱象,最高法院先后出台37件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将执行权运行关入“制度铁笼”。

不得坐飞机、乘高铁、高消费,不得贷款、新办公司……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改委等60家单位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11类150项措施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抖音老赖”“老赖广告电子屏”……各地法院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措施,让老赖寸步难行、无处逃遁。

人民法院用真抓实干为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基本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执行工作模式实现重大变革,有力促进了执行权依法规范高效运行,有效清理了一批长期形成的历史欠账,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痛点难点问题,逐步形成反规避执行的高压态势,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司法样本,为营商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为世界各国解决执行难提供了中国方案。

执行难,这一司法领域最大的顽疾正得到有效化解,成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写照。

把定航向

再启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任何工作都要有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但“切实解决执行难”的考题并未结束。

2019年,人民法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深化“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完善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

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执行工作新闻通气会,“执行质效不降低”“执行力度和措施不减弱”,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言明了“切实解决执行难”阶段执行工作的基准与力度。

4月21日,周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对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切实解决执行难”战役的号角声愈发嘹亮。

两会特稿 | 执行攻坚: 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2019年5月23日,来自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观看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操作高科技执行设备 。邱杨雨生 摄

5月29日,全国法院执行工作视频会召开,为健全完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执行工作能力水平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与目标。

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深化执行改革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的意见》,作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2019—2023)》推进实施。纲要秉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精神,巩固和深化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提出建立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推动形成成熟稳定的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执行机制和执行模式。

7月14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以1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为健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提供有力保障,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有力遵循。

航向既定,号角声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沿着总体任务要求的清晰标注,朝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乘风破浪,奋进正当时。

两会特稿 | 执行攻坚: 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2019年6月27日,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观看执行现场连线。万紫千 摄

两会特稿 | 执行攻坚: 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2019年10月16日,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观摩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现场。万紫千 摄

着眼长效

深化迈进

要从长远上、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

近年来,在人民法院全力攻坚之下,执行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哪些差距?还存在哪些制约执行工作长远发展的综合性、源头性问题?哪些机制急需完善?

为积极推动执行长效机制落实落地,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多个涉执行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平安建设考评办法(执行难综合治理及源头治理部分)》以扣分与加分相结合的方式,定期通报、动态管理,推动中央文件得到贯彻落实,让“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可量化、 可评价;《关于深入推进律师参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律师对执行工作推动作用,不断完善专业人员深度参与执行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若干意见》在突出执行强制性依然是执行工作主线的前提下,从合理选择执行财产、 严格限定执行范围、灵活采取查封措施、优化财产变价流程、审慎进行信用惩戒、用好执行和解制度等方面对善意执行、文明执行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执行转破产机制,分步推进建立 自然人破产制度……

多地法院推出“一案双查”制度机制,构建公平公正高效科学的执行工作机制,提升执行工作能力和规范化水平,为执行攻坚注入强劲动能。

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上下一体、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系统得以完善。

此外,人民法院坚持问题导向、刀刃向内,加强执行管理,对执行部门不规范执行行为“零 容忍”不松懈;以公开促公信,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持续增强对执行人财物的保障力度等措施,确保执行工作力度的持续加强和更加透明化、规范化。

解决执行难,正从“基本”向“切实”深化迈进。

时间的车轮驶入10月中旬,一场席卷全国法院的“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专项执行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各地法院主动作为,强力攻坚,在严寒的冬日打响了一场又一场为民谋利之役,执行难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公正规范文明的执行水平不断上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经历了刮骨疗毒的痛苦,也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新生。在新的起点上破解执行难问题,人民法院多了一份坚定自信,多了一份睿智从容,为着对于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义无反顾。

被执行人,你就作吧,我再也不管你了……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